银联POS中心消息:一直以来,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应用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潜在应用场景很广泛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创新部总经理吕远表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潜在应用场景很广泛。
她表示,数字人民币兼具“账户、准账户和价值”的特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实现支付定制化,通过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搭建的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也可支持跨机构互联互通,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治理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支持,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开放的生态环境。
她举例,在商业单用途预付卡等预付资金管理领域,通过智能合约可以有效防范资金挪用,实现透明监管;在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定向支付领域,通过智能合约能够限定支付用途,实现对公共资金的全链路监控,提升政府资金效用;在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资金结算领域,通过智能合约技术能提高资金处理的准确性与自动化水平,减少差错和降低人工处理风险;在消费红包、智能缴费等营销与零售领域,通过智能合约技术降低全链路开发成本,保障用户自主权利,提升客户体验,在前期的各地试点活动中已有效果很好的实际应用。在内外贸易领域,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实现线下合约线上化,强化信息流通效率,逐步解决交易链互信问题,降低贸易和结算成本。
实际上,如今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试点应用正在这些场景逐步展开。据银联POS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已经在红包消费券、B2B交易、租赁资金监管、预付费、光伏结算、补贴发放等领域实现落地。
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相关专利布局
今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再次更新了一份关于“智能合约”的专利申请,专利名为“基于数字货币的条件交易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摘要显示,基于交易场景生成条件支付请求,并将所述条件支付请求发送给付款方;接收所述付款方发来的数字货币,所述数字货币具有交易限制条件;基于所述交易限制条件对所述数字货币进行支付验证,并在支付验证通过的情况下,生成条件交易信息,所述条件交易信息包括所述数字货币和交易流水信息;将所述条件交易信息发送至运营机构后台交易模块以进行条件交易合法性校验,完成条件交易。该实施方式能够基于数字货币的交易限制条件来进行条件支付,扩展了数字货币支付的使用场景,提升了基于数字货币的交易体验,保证了用户的资金安全。
尽管该发明专利并未带有“智能合约”名称,但实际上即是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条件支付。
据银联POS中心统计,目前数研所关于“智能合约”的专利申请多达9个,大部分为2021年申请,并且带有“智能合约”字样。
另外,目前大多数“智能合约”应用都是基于区块链来实现,因此在大部分专利布局上也能体现智能合约与区块链的不可分割关系。
除了数研所之外,部分银行也申请了数字货币“智能合约”方面的专利。据银联POS中心统计,目前查询到的商业银行关于“数字货币”的专利有14项,涉及工行、建行、中信、交行等。其中,中信银行的几项专利重点即涉及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内容。
可编程性是数字人民币的最大优势
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围绕着数字人民币加载“智能合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而智能合约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的优点,与数字人民币相结合后可应用于条件支付、约时支付等业务场景,有利于发挥货币职能。
在银联POS中心看来,如今的数字人民币在B端的发展仅仅依靠传统支付场景的拓展是不够的,而“智能合约”的应用将是未来场景中功能创新的体现。
银联POS中心在《2022数字人民币发展研究报告》中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是其最大优势,智能合约的发展空间大。
其表示,未来通过加载智能合约的用户和商户而达到规定范围条件支付,能广泛应用于涉农、交通、餐饮、医疗等特定的行业领域,另外利用智能合约设计资金监管类产品,能为政府、企业资金专款专用,定向发放定向使用提供保证,为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创造更具想象力的空间。